名家书写元好问诗词邀请展
元好问(1190—1257),字裕之,号遗山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“一代文宗”。众所周知的“问世间情为何物”词句,便出于元好问笔下。元好问是金代作品最多的诗词作家和题材最丰富的一家。
《艺术市场》杂志从2019年第2期推出“名家书写元好问诗词邀请展”,陆续邀请全国知名的优秀书法家参与创作,在“书法苑”栏目介绍其新作,以期反映当代书坛的多元探索和时代风貌。
协办: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文联
熊晋 元好问 《清平乐·泰山上作》 136×68cm
清平乐·泰山上作
作者:元好问
江山残照。
落落舒清眺。
漳壑风来号万穷。
尽入长松悲啸。
井蛙瀚海云涛。
醯鸡日远天高。
醉眼千峰顶上,
世间多少秋毫。
【作品赏析】
金朝灭亡后,元好问悲恸难抑,两年之后(1236)游泰山,登览所及,哀感良多。
上片写山景。由于心境悲凉,映入词人眼帘里的景物都涂上了一层凄清的色彩。一二句点明登临的时间是傍晚,故为“江山残照”,同时又寓人事,江山易主、国家兴亡,使他百感丛生,用一“残”字,透露了他心中的伤感。极目远眺,本来可以使人心情舒朗,但由于是一个人独游,用“落落”二字,写出自己孤寂的样子与上句西沉的残阳相呼应,增加了苍凉和悲惋。三四句写山景山风。随着山涧山壑风起,一切洞穴树窍都发出声响,而这些声响都汇入松涛的悲啸中去,巨大的悲啸铺天盖地而来,使人的整个情感也融于其中。此处是以情设景,词人身经沉陆亡国之痛,在他眼中,一切景物都是那样悲凉,一切声响,似乎都在悲号、哭泣,傍晚的落照松风,当然更唤起他内心的感触。
下片即景抒怀。由上片那悲慨苦情所引发的,就是对于人与宇宙的思考与感叹。“井蛙”二句,以大衬小,比喻人在宇宙天地间的位置。站在万山之首的泰山峰巅,极目云山,俯仰古今,在这天地悠悠的大千世界里,人是多么渺小!就像井蛙之于瀚海之涛,醯鸡(一种微小的酒虫)之于遥远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。小与大,微与宏的强烈对比,使词人深感人生的没有意义,从根本上否定了自我。当然,从宏观上看,那些煊赫一时的英雄,风流千古的将相,随着时间的推移,也被风吹雨打随水而去,烟消云散,不见踪迹。那么如同沦海一粟的自己的身世浮沉、喜怒哀乐就微不足道了。当他内心经历了人在宇宙中位置的思考之后,他释然了,解脱了,满腔的哀怨,都渐渐淡化了,内心的创伤也慢慢平复了。于是最后二句写他再一次高踞峰巅俯视人寰时,人间的争斗追逐都细若秋毫。终于,他由痛切的悲愤而走向超脱和旷达。不过,在千峰顶上观望人间时,他是“醉眼”,也许清醒之后又别有议论,但在这首词中,他的确是已经走出了自己怀抱悲慨的困境。
刊于《艺术市场》杂志2019年3月号
大海有真能容之理 明月以常不满为心